“机器人研究是我心中一粒巨大的种子!”向记者讲出这句话,李蕴洲怀着满满热情。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创立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担任董事长,在机器人科研领域向下深耕,不断探索技术突破与转化之路。
青少年时期,李蕴洲就喜欢钻研四驱车机械结构、收看科普节目,对机器人领域极有兴趣。这种热情指引他走进哈工大,也促使他直面挑战、扎根学习、不断超越。
几年前,他与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想做一款多功能带载爬楼车,帮快递小哥解决重物上楼的难题。“没有经验就自己摸索。”李蕴洲在老师指导下,从书本里把艰深晦涩的理论“一点点啃下来”,大胆投入设计制作。然而耗时5个月,机器人在具体加工环节还是达不到理想水平,大家很受打击。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苦闷之余,李蕴洲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哈尔滨冬天特别冷,我们拎着铁皮,来来回回去加工站维修。”第二次设计制作,团队从结构优化、软件设计到材料选型,几乎全部推翻重建。“从最初单个零件30公斤,到后来整个爬楼车才30斤,还可以承载100斤货物,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李蕴洲说。
多次自主研发,李蕴洲深深体会到,机器人研究就像一粒种子,“许多技术极限都是先在机器人研发中寻求突破,再从中提炼衍生出各种创新技术,反哺到工业、民用领域,实现应用价值。”机器人研究意义非凡,李蕴洲由此坚定了自己的科研方向。
再次给李蕴洲很大触动的,是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经历。看到其他学子在台上讲解项目,他感受到,“如果不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研就缺少了一些价值。”
那一刻起,李蕴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技术流”,而是更多地投身于科研成果转化,寻求更大突破。于是,他踏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防护口罩紧缺,李蕴洲团队帮助工厂在硬件、结构、算法等方面完成技术优化,生产速度翻倍,保障了基础医疗物资供应。最近,他还计划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核酸检测,提升检测效率、减轻工作人员感染风险。“科研的魅力就在于更多地为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李蕴洲说。
尖端科技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李蕴洲到现在都记得青少年时期被科普节目激发出的“机械热情”。这几年,他积极组织各种科技教育活动,捕捉、培养青少年人才对机器人技术的浓厚兴趣。“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25%,我想为这一目标努力。”谈及团队的科普推广计划,李蕴洲既有热情,又满怀期待。(本报记者 黄超,陈之琪参与采写)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