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教科研中心
芝罘区教科研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实施为落脚点,以“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科研引领”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现作如下总结。
一、现实思考:确立“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思路
芝罘区现有公办小学45所,在校生4.2万余人,小学道德与法治专兼职教师800余人,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为确保国家统编教材有效实施,2017年秋,我们对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研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如下问题:第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多为兼职,日常更多注重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忽视了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研究;第二,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不足、专业引领欠缺,部分学校没有成立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校本教研开展较少且质量不高;第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区域性教研活动更多侧重于课例研究、课堂教学,缺少学科发展的整体思考与特色引领,前瞻性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确立了“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即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作为三个主要着力点,一体设计、整体融合、同步推进,共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实施路径:构建“三轮驱动”的研训模式
本着“师本、共赢、优质”的工作目标,我们聚焦问题、探索途径、修正方法、完善过程,先后组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研训工作室”“学科基地”和“科研共同体”三个核心团队,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为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研工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提供了保障。
(一)研训工作室——聚焦教师培训
研训工作室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自发组成,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开展研究,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工作流程为“发现问题-确立主题-研究方案-设计课程-实施培训-评价完善”。
(二)学科基地——聚焦学科教研
学科基地是由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依据“自主申报-业绩考核-民主评议-发文授牌”的程序成立,对内进行学科建设、打造区域标杆,对外开展区片教研、进行示范引领。目前我区3个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已经成为教科研的集散地与辐射源。
(三)科研共同体——聚焦课题研究
科研共同体是由全区6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组的成员构成。共同体以课题组联动的形式,开展开题论证、中期研讨、阶段汇报、成果交流等活动,旨在推动课题研究进程,提升课题研究质量,进而在全区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三、具体做法:开展“研训融合”的教科研实践
(一)线上线下,以多级培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骨干教师有着多年的工作积累和丰富经验,是促进区域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财富。为充分调动这些骨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一方面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有机会参加国培、省培等高级别的培训,另一方面搭建平台,成立了以学科教研员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研训工作室,集教研、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引领区域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1.开展线下研讨,以研促训。自2017年秋季国家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以来,我区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开展新教材的研究与培训。在充分论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制定课程、分工合作,各自承担了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整体分析、单元备课指导、优秀课例分享等具体的培训指导任务,为教师们深入理解课程理念、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科学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等引路领航。具体做法:一是前置调研:2017年11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培训教师的困惑与需求;二是前期准备:制定培训课程,于2017年12月—2018年2月组织培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形成6万字的培训材料;三是教学实践:2018年3月—4月,分别组织31位培训学员进行优质课评选,组织17位培训学员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四是集中培训:2018年6月7日和6月14日,利用两天的集体培训时间,由4位学员进行示范课的展示,再由4位指导教师结合这4节课例,进行本单元的教材分析与备课指导,之后开展分组与集体研讨;五是总结反馈:所有参赛学员提交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培训反思等材料,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新教材使用至今,研训工作室组织开展的教师培训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别指导并重,有效提升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并多次承担烟台市的教材培训任务。如2018年9月,我区教研员在“烟台市国家统编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培训暨新时代课堂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题为《道德与法治“用教材教”再出发》的专题讲座,我区提供了2节示范课;2021年12月,我区教研员在“烟台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材培训暨教学研讨会”上,做题为《关于高年级读本教学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我区老师进行了教学经验分享,并提供了2节示范课等。
2.参加线上培训,以训促学。积极开展线下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发动和鼓励教师们参加各级各类的线上培训活动。如2019年9月4—6日,组织教师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秋季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培训会议”;2020年5月6日—6月14日,组织教师参加“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系列讲座”;2020年9月20日,组织教师参加《“走向有魅力的德育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高层论坛》,我区老师执教的《吃饭有讲究》一课作为优秀案例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2021年12月11日,组织教师参加《建构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德育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高端论坛》,我区作为优秀教研团队,发表了获奖感言等。线上培训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教师们相聚云端,聆听到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与优秀同行传授经验,既开拓了视野,更促进了成长。
(二)分层分类,以学科基地引领学科校本教研
学科基地是本区域校本教研的标杆,学科基地的建设水平代表着本区域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科基地的建设,我们倡导对内立足校本开展教研,促进基地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外坚持合作共享,通过校际联动加强交流,达到以点带面、优势互补的效果,实现区域教师专业素养的共同提升。
1.加强基地建设——校本教研。学科基地一方面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提高基地学科建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师带徒”“一对一”等方式,促进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如蓁山小学作为学科基地,坚持开展“三个一”校本教研活动:一是每月一次主题教研。如9月“共成长 同进步”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说课活动,10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例研讨活动,11月道德与法治师傅引领课研讨活动,12月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观摩活动等。二是每年级一次项目学习活动展示。如一年级开展了好习惯小达人打卡行动,二年级开展了以“我的家乡物产多”为主题的实践作品展示活动,三年级的同学们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所学、所知和所想,制作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主题小报等。三是每学期一次“青蓝工程”结对活动。每学期师徒结对上好“三课”,即引领课、研究课、汇报课,为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搭建桥梁。校本教研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基地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2.推进校际联动——主题教研。通过推动校际间的主题性教学研讨活动,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增进学校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区片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发展。例如2020年11月—2021年6月,我们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为主题的校际教研活动。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开展培训:2020年11月,组织开展五年级教材培训,由区教研员以本单元为例进行《五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备课指导》的专题讲座,我区老师执教示范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二是任务分解:2020年12月—2021年3月,以西牟小学、祥发小学两个学科基地为核心,以周边11所小学为共同参与学校,分头进行本单元18节课例的开发,完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教研任务,形成视频及文字资料;三是交流研讨:2021年4月—5月,以学科基地的示范课例为研讨案例,开展校际间观摩、研讨活动,并针对各自的课例进行修改与完善;四是示范推广:2021年6月,形成主题教研活动成果,供全区学校学习参考。本次主题教研帮助教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史教育的核心意义和重大价值,指导教师通过有效教学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品格,爱党爱国,为“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点面结合,以课题研究引领学科特色发展
科研共同体是引领课题研究的关键力量。课题研究的前瞻性、特色化决定了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十三五”以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基于生活德育的小学德育课程区域化开发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体验性作业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两个区域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引领了区域教学特色发展。
1.面上推进
“十三五”:让课程走进生活。2017年9月,我们秉承“生活德育”的课程理念,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探索形成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学德育课程实施体系。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研究:一是在深入研究教材、广泛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教学内容的开发。通过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改编、选择和拓展,形成更加具有本区域特色、适合本学校实际的教学案例,供教师参考。二是基于教材与学情,探索“融合个体经验、引领生活智慧”的课内外教学新模式。通过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课内外观察、调查、探究、实践、体验、创造等活动,引导学生知情、明理、践行。三是开展“基于实践体验性作业”的教学评价新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通过开发《小学生德育课程活动手册》,开展了基于实践体验性作业的过程性评价,借助生动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对学生积极的思考、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感受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是丰富了德育课程的内容,更加贴近区域内学生的实际生活。二是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贯穿于学生课内外生活的全过程。三是创新了德育课程评价方法,评价基于事实与数据,具体真实可操作。2021年6月,课题顺利结题。课题主持人多次在市级以上课题会议上交流发言,课题组3篇案例在《德育课程一体化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丛书》刊发,多位教师获国家级、市级优质课、优秀案例等荣誉。课题研究有力推动了区域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十四五”:让课堂彰显特色。2021年2月,我们继续秉持生活德育的课程理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从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探索作业实施策略、科学开展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体验性作业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进行了课时作业、单元作业、项目作业的设计与开发,突出其问题导向、事实依据、发展宗旨。二是探索基于实践体验性作业的“任务式”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个人+团队”相结合的作业实施方式,引导学生知情、明理、践行。三是采取“过程性+发展性”相结合、“即时评价+增值评价”相统一、“自我评价为主+小组合议为辅+师长共同参与”为主要形式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有效反馈。本课题的研究正在稳步推进中,并将日益带动我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特色发展。
2.点上开花
学校课题:让教学呈现魅力。科研共同体的其他课题也在扎实推进。2022年4月2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线上课题研讨会。塔山小学汇报了课题的研究情况,展示了课题研究过程中故事教学资源的开发、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提出接下来的研究将着重关注故事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方面。南山路小学做了题为《聚焦道德与法治作业研究,创建“导行·激趣·合作”实践作业》的汇报,展示了“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培训指导”“进行SWOT分析,整校推进研修”“紧跟前沿引领,提升研究策略”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工作。鲁峰小学从课题简介、研究进展、改进方案、预期成果四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情况,展示了学校建立的绘本资源库,呈现了运用绘本开展教学的基本策略等。科研共同体的其他教师分别交流了各自的收获和体会,并针对三个课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将学习、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四、取得成效:达成“师本、共赢、优质”的教科研目标
“研训一体化”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既是在原有教科研形式上的深化、细化和具化,又是新时期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有益尝试。经过多年的运行,已初见成效。
(一)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仅2021年,我区有6名教师在烟台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大比武和烟台市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1名教师在山东省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有2位教师被评为烟台市优秀思政课教师,1位教师被评为烟台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培养效果突出,成绩斐然。
(二)促进了学校教学品质的提升
生活德育的课程理念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正在成为教师的自主选择。学科基地建设推动了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学校教学品质提升的关键。自2019年以来,鲁峰小学、潇翔小学、文化路小学、万华小学先后被评为烟台市小学十佳“德育品牌学校”。
(三)促进了区域学科质量的提升
路径的创新带来了品质的提升。2018年至今,我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连续三年参加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组织的全国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2019年、2021年获优秀教研团队,2020年获特等奖第一名。在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我区小学四年级德育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研训一体化”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为教师搭建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奋笔书写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