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坚持“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在2014年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认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办学条件保障和内涵建设提升并重,创新学校联动发展机制,激发学校变革内生动力,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一、坚持城乡一体,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1.实施统一的城乡学校“五项标准”,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上海出台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标准、生均经费等标准“五个统一”,到2020年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其中:建设学生剧场、室内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共414个,完成设施设备配置项目3511个,每所小学至少1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至少5%的高级教师,所有区均达到或超过小学生均每年23500元、初中生均每年29000元的标准。2022年,上海又出台了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五项标准”,参照市民家庭生活条件平均水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学生在校生活所必需的环境;同时,全面对接义务教育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导向,优化学生学习空间和资源环境配置,注重软环境建设与优质师资均衡配置,保障教育教学及学生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
2.加大特级校长、教师流动,带动乡村教师专业提升。率先探索实施特级校长流动工作,在特级校长评审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用于流动,鼓励优质资源集中的中心城区选派优秀校长到相对薄弱的郊区支教。2021年进一步明确:新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低于20%左右的人员流动到乡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初中支教3年。截止2022年底,派出流动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和正高级教师共285人,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了城乡教育人才交流互融,提升了郊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了“造血”“活血”机制。
3.实施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2017年,在实施五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的基础上,推出3年一轮的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既有郊区学校全方位托管的精准委托管理,又有聚焦郊区学校单个关键项目的互助成长项目,首轮覆盖郊区76所学校。经专业评估,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近60%,郊区学校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办学方面取得较明显的进步。2021年启动了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再推动郊区66所学校提升办学品质。根据最新的上海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监测结果显示,学业成绩的城乡差异率比2014年降低约50%。
二、坚持激发活力,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1.建设紧密型、示范性学区集团。2015年上海出台了《关于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建有学区和集团276个,覆盖约85%的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优质资源跨校流动,让更多学生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2019年以来,重点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通过促进组织更紧密、师资安排更紧密、教科研更紧密、评价更紧密等,激发每个学区和集团合作共进的创新活力,实施管理、师资、课程、文化等互通互融,提高每一所成员校的办学效益,带动面上学区、集团提升质量。至2022年底,紧密型学区、集团占比约为22%。今年出台了《上海市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优质资源共享、教师有效流动和一体化评价为重点,通过未来三年的努力,在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占比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市示范性学区和集团,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区和集团发展生态。
2.实施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为树立家门口好学校的价值标杆,上海实施了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汇聚43所“不挑选生源,不追求分数排名,不集聚特殊资源”的学校,探索这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走向成功办学之路。在此基础上,2015年以来,重点施了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行动计划,市级层面汇聚近百所“不靠政策靠创新、不靠生源靠师资、不靠负担靠科学”的公办学校,带动各区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成长之路。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集群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2所,约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5%。试点实施了新优质学校认证研究,探索专业指导下学校自我规划、自我革新、自我进步的良好机制,持续激发学校自主发展提升的内在需求,促进更多学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出台了《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着眼于抬升初中底部,聚焦提质增效,点面结合,与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相结合,与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相结合,与落实新中考改革方案相结合,着力把128所强校工程实验校办成“家门口的好初中”。“实验校”校均备1名名校长(含培养对象)、2名名师(含培养对象)、3名指导专家,有不少于5%的青年教师入选“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种子计划,且都有优质教育资源带动。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努力,这些初中普遍取得积极进步,学生、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更有信心,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逐步提升。今年将启动新一轮强校工程,再推动77所实验校提升办学质量,进一步抬升公办初中基准线。
三、坚持技术赋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1.建设“永不落幕的空中课堂”。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求,集聚全市优秀教师和教研力量,11300余节涵盖全学科全学段的视频课资源,供全市中小学校和学生使用,提高了优质在线资源的辐射面和共享度。推出了“名师面对面·单元聚焦”“名师面对面·答疑解惑”“名师面对面·学科精要 名师点拨”栏目,配套建设课程学习任务单和课后练习,扩充了优质在线资源,增强了互动性。建设“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汇聚了1852门课后服务在线课程,涵盖科创、艺术、体育等学习领域,向中小学生开放。指导区、校开展基于“空中课堂”资源的研修活动,提高学校的教学效能。
2.促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依托上海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针对教学关键环节,研发了“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辅导助手”,为师生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空间,推动教学方式变革。16个区的近300所学校开展教学试验,近2400位教师、50000名学生参与试验,力争2025年实现学校、班级、学科全覆盖。实证表明,教师应用“三个助手”,促进了教学样态创新,教师日常应用备课负担有所减轻,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基础,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学生合作与相互借鉴得到强化,对教学内容理解得到加深,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四、坚持综合配套,提升教育服务成效
1.优化招生入学机制。建立统一的入学报名系统,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实施电脑随机录取。开展招生入学“一网通办”,推广使用“电子证照”,优化来沪人员随迁子女招生入学工作流程,为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便利。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完成86所小学、62所初中、38所一贯制学校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13万个,可基本满足来沪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小学、完全满足就读公办初中的需求。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加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到校比例,扩大中职-本科贯通和中职-高职贯通招生计划,助推了初中优质均衡发展,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多样化的升学通道。
2.健全督导评价机制。成立市、区两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工作组,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任务和深入开展上海教育综合督政有机结合,形成“市级统筹、区为主管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协同落实”的工作落实机制。开展区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点督促“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支撑等。完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推进基于评价结果的分析、反馈、指导改进行动。开展区域基础教育环境质量评估,推动区域整合多部门力量,促进教育生态持续优化。
《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出台,为上海建设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针对性的举措。下一步,上海将深入贯彻落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走向均等化、高质量,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一是全面落实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新建、迁建、改扩建,保障学位有效供给。二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新五项标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打造温馨校园。三是创新学校内涵发展机制,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启动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开展示范性学区集团创建和评估,进一步提升优质均衡水平。四是加大教育改革综合配套,进一步优化招生入学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后服务育人价值,健全校外实践育人体系,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效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