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那么,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一《方案》呢?我们认为,应当牢牢把握创新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紧紧抓住育人方式变革这个突破口,重重打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一、深刻理解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① “创新驱动”是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国家是我们的伟大目标,其共同基础就在创新人才。《方案》彰显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时代意义。
首先,培养创新人才是智能时代的内在要求。智能时代不再是我们期盼的明天,而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今天。智能时代,大凡重复的工作,智能机器人都比人做得好。因而,智能时代各行各业需要的不再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人才,而是各种各样的创新人才。
其次,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本质意义上就是“人”的解放,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创新潜能的不断释放,并汇聚成磅礴的创新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的伟大发展。
第三,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我们正处在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建设教育强国,就是要不断增强教育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增强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新国家。
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而是面向每个学生的。创新,是人类在亿万年进化中所获得的珍贵本能。人人都有创新本能。当然,人与人的创新本能有其区别:一是领域不一样,每个人创新天赋所指向的领域不一样;二是水平高低不一样,不同的人创新本能的水平高低不一样;三是实现路径不一样,每个人的创新本能都有其独特的实现路径。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发现每个人独特的创新本能,并以适合的方式把这种创新本能激发和实现出来,引导学生创新地学习、生活、成长,最终成长为各不相同的创新人才。
二、系统把握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
《方案》提出: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的育人“施工图”。这就是说,唯有系统把握了国家的育人“蓝图”,才能更好地落实《方案》这个“施工图”。那么,国家已提出了什么样的育人“蓝图”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围绕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高考改革、师资队伍建设、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改革,以及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并全面修订和实施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这就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系统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形成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学空间”等系统化育人“蓝图”。立足《方案》实施,我们应当理解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动力机制、发展目标和基本路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工”。
首先,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根本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
其次,培养创新人才亟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新人才的素养结构是一个倒“T”型结构,“T”的横表示宽广深厚的综合素养,“T”的竖则表示突出鲜明的个性特长。因此,《方案》指出: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也就是说,培养创新人才,在根本意义上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抓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这两者不可偏废,相得益彰。
第三,培养创新人才亟需育人方式的系统、内生、持续变革。学校育人是一个系统,至少包括治理、课程、教学、评价、空间等诸多环节。培养创新人才,需要的不是某个要素或某个环节的变革,而是育人方式的系统变革、内生变革和持续变革。《方案》从课程教学切入,涉及到育人方式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方案》为育人方式各要素变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比如,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方案》提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克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知识学知识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再比如教学评价改革,《方案》要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强过程性与增值性评价,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与激励作用。
第四,培养创新人才亟需大力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战略要求,《方案》针对讲得多做得少,学生对科技缺乏内在兴趣等问题,专门提出了“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这就是说,培养创新人才,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科技素养,要始终把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贯穿全过程。
三、切实推进课程教学变革的深化行动
《方案》是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施工图”。那么,如何落地实施呢?这有不同的层面,是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协同行动。其中,学校是《方案》落地实施的最基层组织,也是最重要主体。因此,在此主要讨论学校层面的落地实施问题。从学校层面看,落实《方案》起码涉及到任务、策略和路径等系列问题。在此主要就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一)明确《方案》实施的任务要求
明确任务要求是落实《方案》的行动起点。《方案》提出了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教学评价牵引行动、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等五大行动。五大行动包含14项具体任务,其具体要求包括:
一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性。落实《方案》不能碎片化,要系统实施,各个学校应当把每个行动和每项任务结合实际落地实施。当然,这并不是要求统一化标准化和齐步走,相反,在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等具体方式上,《方案》为学校留下了很大弹性。在某种意义上,《方案》是解决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问题的“中药方”,学校抓药如果品种少了或者量少了,“药效”就达不到。
二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性。《方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方案,而是“深化”行动方案。因此,落实《方案》,不但要有“行动”,关键在“深化”。各个学校在落实《方案》过程中,虽然要全面落实,但不能平均用力,要根据校情确定优先事项与重点事项,实现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突破。
三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平稳性。《方案》落地涉及到多方面的条件支持,各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案》实施的节奏和步骤,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可接受性,要做到行稳致远,不能因贪大贪快而导致学校发展动荡。当然,也不能为了求稳而无所作为。
(二)合理选择《方案》落地实施的行动策略
《方案》落地实施,必然要调整教育系统内外和学校内外的一些基本关系,比如行政力量与专业力量、综合素养与个性特长、学生需要与社会满意等等。合理处理这些基本关系,亟需学校认真选择行动策略。策略指为实现目标依据形势发展所制定的行动方针、谋略和方法等,为具体行动提供价值指引和方法指导。推进《方案》落地实施,学校应当坚持以下方面的行动策略:
一要坚持以落实新课程方案为主要任务。《方案》主要任务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推进国家课程方案的进一步落地实施。学校应当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和教师通过自主学习、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新课程方案的精神价值、原则要求和任务行动,以此为《方案》实施奠定思想基础和专业基础。
二要坚持因校制宜与规划先行。《方案》十分强调因校制宜、一校一策,要求认真做好校情分析工作。为此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校情分析要实事求是。不以成绩掩盖问题,也不以问题否认成绩,成绩归成绩,问题归问题。二是校情分析要系统全面。系统梳理学校治理、课程、教学、评价、队伍、设备设施等方面的现有基础与面临挑战,要形成整体研判和系统分析,要避免以偏概全或以点代面,要打破主观认知定式,还原校情的真实形态。三是校情分析要突出“转化”工作。校情分析是为行动服务的,要通过校情分析,明确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优势与不足,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合理选择深化行动的切入点与突破点,把《方案》的要求“转化”为学校的行动。在校情分析基础上,要形成学校的实施规划,告别以经验引导改革的旧套路,确立以规划引领改革的新范式。因此,《方案》把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作为五大行动的第一大行动。
三要坚持重点突破与系统深化。《方案》实施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多个要素,要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把这些任务全面铺开,都取得突破和实效,很多学校现实上是做不到的。因此,学校要在系统分析校情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选准突破点。诚如任正非先生所主张的,瞄准一个城墙口“开火”,达到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深化效果。当前,很多学校整天都忙于“改革”和“创新”,到处争项目、争帽子、争牌子,一项改革还没有完全展开,又匆匆转移到另一项改革项目。其结果,只见许多的“改革”项目和繁多的“创新”名头,而鲜见改革创新的应有实效。这种“改革”和“创新”的方式,是值得和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因此,《方案》并不主张“全面铺开”和“齐头并进”,而是主张试验先行,在试验基础上再稳步促进系统变革,这是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的。
四要坚持协同推进与数字赋能。落实《方案》,学校应主动加强与政府、社区、家庭的沟通与联系,要把学校教师的实践力量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力量结合起来,争取更大的支持,汇聚更高质量的丰富资源,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在开放育人当中,学校要高度关注数字赋能。数字技术对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革命性作用,当前已经具备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和深刻变革的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落实《方案》,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不是在原有的教育轨道上“弯道超车”,而是要在数字赋能的新轨道上“变道超车”。也就是说,要通过数字赋能促进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而课程教学有没有深化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深化,其中关键一项就看有没有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数字赋能。数字赋能,就是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学校治理、课程、教学、评价、空间、队伍建设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数字环境中的新治理、新课程、新教学、新评价、新空间等等,形成数字技术全面支持的教育发展新生态。
(三)大胆探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法
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抢抓教育发展新机遇,落实《方案》既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也不能按部就班地推进,而必然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尤其是课程教学方式路径的创新。那么,落实《方案》过程中如何推进探索和创新呢?课程教学探索和创新的最重要主体无疑就是教师。教师在哪里,课程教学就在哪里;教师水平怎么样,课程教学水平就怎么样。因此,在落实《方案》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推进教师的探索和创新。
首先要以尊重和信任来拓宽教师的自主探索空间。当前社会对教师普遍存在一种“抱怨”心态,似乎是老师的“素养”不够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事实上,没有人愿意在批评和怀疑中开展探索和创新。落实《方案》,必须重塑教师文化,在不断提升教师待遇的同时,各级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诚心地尊重教师、真心地关心教师、热心地帮助和支持教师。要以全社会对教师的无比尊重和坚定信任激发教师的无限热情和内在尊严。尊重,是教师最强大的激发力量;信任,是教师最深层的成就动力。尊重和信任教师,教师就拥有课程教学改革的最宽广的探索空间。
其次要以专业化的教研队伍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支持。落实《方案》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素养要求,也促使教师实现深刻的角色转变。比如,落实教学方式变革行动,需要教师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综合素质评价等;落实科学素养提升行动,亟需教师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落实评价牵引行动,亟需教师能够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能够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等;落实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亟需教师具有良好的数字化素养,等等。然而,当前教师很多方面的素养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因此,要推动教师落地实施《方案》必须加大专业支持。教研员,是离课程教学一线距离最近的专家,是最懂教师的专家。教研员制度,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支持力量,重点就是要推动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加强教研员对教师的指导作用。然而,教研员自身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能完全胜任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需要,亟需转型发展。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亟需推进六大转型:一是教研员的功能定位转型:从长期来的教学定位转向教育定位,成为教育研究者、课程与教学引领者、学校教育变革者。二是教研员的素养结构转型:从单一教学型素养要求转向复合型素养要求,强化教研员课程与教学素养、研究素养、管理素养、信息素养、国际素养。三是教研员教研方式转型:从学科封闭单干教研转向开放团队教研。四是教研员任用方式转型:从教研员终身制转向能进能出的开放机制。五是教研员研修方式转型:从非常态化研修转向基于岗位的进阶式研修。六是教研员评价方式转型:从参照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的非专业非独立评价转向基于教研员专业的独立评价。
三要切实做好分级试验工作。《方案》高度重视试验工作,强调在试验基础上系统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要形成国家、省、市、区、校五级试验体系,明确各级试验主题和任务清单,给予相应的条件支持和指导,形成分层试验、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国家层面要重点做好教育体制改革,释放地方和学校的活力;要把握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重大政策支持,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薄弱地区的支持和帮扶。省、市层面要做好地方“施工图”,把国家要求落实落细,指导地方各部门和各学校的具体“施工”。学校要静下来,坚持住,注重细节,注重具体,画好“工笔画”,慢工出细活。
四要不断优化实施机制。《方案》设定的时间期限是从2023年到2027年。改革没有终点,2027年之后课程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深化。那么,在改革过程中如何保持持续的改革活力呢?这就需要构建起良好的实施机制。唯有良好的改革实施机制,改革才能坚持,才有耐力,才有源源不断的后劲。在落实《方案》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三类机制建设:一是组织机制建设。在学校层面,课程教学深化行动,不能只是交给分管课程教学的副校长,而应当由校长亲自负责。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涉及的不只是课程教学部门,而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攻坚行动。校长亲自负责才能更好地统筹与协调。与此同时,在组织设计中要重视与高校和教科研部门的联动,要选择适合的专家团队建立稳定持久的联系,避免碎片化临时性的专家指导方式,让专家团队与学校相伴同行,相互成就,共同成长。二要重视过程推进机制建设。很多工作并不是开始就不重视,而是疏于过程管理,渐渐的流于形式。因此,落实《方案》亟需加强过程推进机制建设,比如建立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月报制度、定期会议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年度评比与表彰制度等,形成有任务、有跟进、有评估、有表彰的推进机制。三要重视资源保障机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无疑需要巨大的资源支持。对于资源支持,我们往往习惯于“增量”思维。事实上,改革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资源类型、数量、结构、质量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资源保障机制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教学改革的资源配置要坚持“应用为本、本土为上、适用为好、节约为要”的原则:一要优化现有资源的应用机制。要通过开放、共享等各种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资源更大效能。比如设备设施,要避免一边闲置、一边增设的不合理现象,“拥有”资源不等于“用好”了资源。二要优化资源整合机制。很多课程教学资源,分散在学校的各个部门、社区、行业等。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要善于整合这些分散的本土资源,发挥出这些资源的应有效能。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突破点和生长点。《方案》已为我们设计了高水平的“施工图”,只要我们真心用心“施工”,就一定能够打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建造起教育强国的雄伟大厦。(深圳大学教师发展学院 叶文梓)
①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人民网,2016年3月1日。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