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源自中国璀璨的文明,从政策协调、设施设备互通、开放式交易、金融一体化、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五大领域加深各国之间的合作。在我看来,这是释放全球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将使中国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来自泰国的福建医科大学留学生伍颖,在参加福建省大学生共建“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深有感触。
回首近10年来,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通过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打造高校优势学科品牌,并通过实施“留学福建”计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张牌”,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宝贵的人才支撑。
引进来,助力国际人才培养
“当我阅读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时,我的孩子们总是会认真观察我。他们说,如果报道中说中国好,我就会笑;如果说中国不好,我就会辩护。”来自斯里兰卡的佩拉萨德·艾迪力辛哈曾参加华侨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端人才培训班,在中国学习了10个月,回国5年后,他回忆起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书法作品“中国——友善之国”,并寄回了“母校”。
华侨大学“因侨而立”,培养的学生中有6万多名来自海外。近年来,该校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机械专业60%以上毕业生、工科30%以上毕业生服务“一带一路”相关的企业、团体组织;举办“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高级研修班等培训班,累计培训4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
“这些海外学生有相当比例分布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他们不仅熟知本国本地区情况,而且掌握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成为促进所在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使者。”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许培源告诉记者。
“求学、工作、结婚、生子,人生的几大重要阶段都在福州完成了。”现在,来自卢旺达的华尔特·南吉姆瓦正考虑定居福州。
到中国学习机械工程是南吉姆瓦一直以来的梦想。2015年,他幸运地通过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进入其中方合作院校福建农林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又继续在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顺利留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南吉姆瓦对此感触尤深:“是中国提供的帮助、奖学金,改变了我的命运。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已经在我的祖国乃至非洲结出累累硕果。”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使者,传递非中友谊,传播丝路精神。
走出去,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深化文化交流,语言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长久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充分利用区位与办学优势,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早在2003年,该校海外教育学院就设立“汉语教学志愿者项目”,向菲律宾派出中国首批汉语教学志愿者。
福建师范大学2015届留学生、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裴刚说:“中文教育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可以为菲律宾等更多国家的青年提供更好认识中国的新窗口。作为一名菲律宾汉语教师,讲好中国故事,我义不容辞。”
2013年至今,福建师范大学共招收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608名学生到校学习。学校还搭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东南亚“中文+”人才培育基地,向白俄罗斯、马来西亚、埃及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359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和20名国家公派教师,有力提升了当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文教学质量。
为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少福建高校还开设涉及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武术、绘画等各类文化的课程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文化,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能。
华侨大学开设文化艺术、国际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通识课程近40门,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形成“一带一路”素养模块化课程群,并且面向留学生开展了解中国国情的活动,每年组织3000余人参与“中华文化之旅”“名家故里行”等实践活动。
毕业于华侨大学的安哥拉留学生卫宇达十分喜爱中国的诗词歌赋,他说:“我要把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回祖国,让更多安哥拉人了解中国,了解这个国家的灿烂文化。”
携起手,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行走在位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欧贝德·尼伊姆巴巴兹满怀憧憬:“在卢旺达,我们用菌草技术培育动物饲料用草,中国是菌草技术的发源地,我计划在这里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之后回到我的国家,帮助那里的人们。”
福建农林大学的菌草技术通过援助和国际合作现已传播到106个国家,在16个国家建立菌草技术培训示范中心和基地,与40多个国家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
“菌草技术可以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村民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希望菌草学能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说。
南非德班孔子学院所在的夸祖鲁—纳塔尔省同福建省是友好省份,双方早期正是通过福建农林大学的菌草技术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这所孔子学院不仅教授中文,还将中文同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等结合起来,为当地青年带来技能培训、交流访问、实习工作等机会。
10年来,福建各高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据不完全统计,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近百项卓有成效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教育文化交流。
2016年开办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第一所高校全资设立、具有独立校园的海外分校,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马来西亚、中国,毕业生将获颁厦门大学学位,受中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的双重认证。作为一所融合多元文化的国际性大学,该校着力培养有尊严、有智慧的青年才俊,为中国、马来西亚与东盟各国人民的福祉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福建警察学院自2010年开始承办外警班,是中国警察首次整建制教官团队出国开展援外执法合作培训的院校,多年来,该校为来自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和国家培训了数百名警察、执法人员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爱拼敢赢”的福建教育人勇于担当作为,共同谱写“一带一路”的教育新篇章。(本报记者 黄星 通讯员 徐慧婷)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