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让数学课堂“情感升华” 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水磨沟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业情感材料

2023-09-15 来源: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收藏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作用。让数学课堂“情感升华”,就是让学生把对学习数学的动机、对数学价值的认可、对学习数学的喜好以及成功的学习体验等非智力因素有机融合起来,从而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巨大动力作用,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乌鲁木齐市第59小学王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在一次水磨沟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疑问:“数学在很多孩子眼中意味着数字的堆积,一遍遍的演算,相对比较枯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王老师所提到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学业情感”不是一个个性问题,而是水磨沟区小学数学人面临的共同课题。

  2015年10月11日,“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水磨沟区分站”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疆乃至西北地区第一家分站落户水磨沟区。吴老师在四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即“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水磨沟区全体小学数学教师依托“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水磨沟区分站”,认真学习研究其教学艺术和“儿童观教育”,扎根课堂、深化教研,推行“主题、专题、课题”三结合的学科教研形式,提高教研引领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了“研读教材,感悟学业情感;注重过程,培养学业情感;强化实践,内化学业情感”加强数学学业情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作为“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水磨沟区分站”的学员,以王老师所代表的水磨沟区小学数学人所思考的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一、研读教材,感悟学业情感

  数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对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有着积极地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数学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更多的情境图,巧妙利用情境图,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将是融入情感教育的一个亮点。但在教学实践中,王老师发现,新教材虽增加了更多内涵丰富的情境图,但在大部分教材中可融入思想教育,升华情感的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把情感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一年有哪些重大节日,分别是哪天?如国庆节、儿童节、清明节、中秋节、植树节、教师节等。在判断平年与闰年时,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判断一些有意义的年份,如1949年、1997年、2008年、2021年等。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国家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大事。如:在复习“时、分、秒 ”的教学,以课件出示建党百年的喜庆场面为画面。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又是“七一”党的生日,一百多年的风雨,一百多年的坎坷,一百多年的辉煌,一百多年的收获,作为您千千万万儿女中最普通的一个,真诚的祝愿祖国山河永固,国泰民安。

  二、注重过程,培养学业情感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学业情感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学业情感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在教学混合运算之后的练习中,学生总是遵从从左往右的规律进行计算,多次强调也收效甚微。于是王老师就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加减法有什么关系啊?”班里一个思维活跃的小男孩说:“它们是好朋友关系!因为我们可以用加法来检验减法算式算的对不对。”“那乘除法呢?”“它们是亲戚关系!乘法是哥哥,先学了乘法口诀,除法可以根据口诀求商,而且乘法还可以检验除法算式算对了没。”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其他孩子都笑了,同时纷纷表示很认同。王老师说:“对!加减法是一年级的好朋友,乘除法是二年级的大哥哥,因为二年级的同学又长了一岁,所以个子高,我们就先看到;一年级的小朋友个子小,我们后看到;所以在计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我们就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孩子们听了王老师的话,一个劲地点头,还有孩子自言自语说:“奥,就是这样啊,加减法是一年级学的,乘除法刚好是二年级学的。”从此孩子们都这样提醒自己和其他同学,避免混合运算顺序出错。由此说明,儿童化的语言更为孩子们所认同。教育就是俯下身子和儿童对话,身临其境地体会儿童,才能教出儿童听得懂和喜欢上的课,只有把自己当做孩子才能感受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思维。

  三、强化实践,内化学业情感

  2016年10月,工作分站成员乌鲁木齐市第38小学李老师执教了和团队共同设计的原汁原味的《平均数》,全区数学老师分组进行共同会诊、集体备课,在互动研修中又重新设计了三节课,第二天再上。两天,两个不同版本的设计,两节完全不同的课,反思这两节课,乌鲁木齐市第38小学李老师感受颇深,因为和她同堂的老师是吴老师。

  李老师说,能和吴老师同堂上课,紧张的心一直无法平复……脑中时不时出现空白,关键时刻吴老师给我“扎了一针”——当两组拍球的总个数算出来后,正准备进行下一环节,这时吴老师立刻让我故意参加输的那一组,一下子使总数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很不服气,喊道:“这不公平(4男3女)!”“那么,怎样才公平呢?”女生说:“给我们组也加1人。”“如果不允许加人呢?”矛盾激化了……有个学生站起来用手比划着说:“把每组几个人拍球的个数匀乎匀乎……”这一“匀乎”,表明了孩子们已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吴老师“这一针”自然地引入了“平均数”,问题解决了,全班都松了一口气,这时吴老师又话锋一转:“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平均数到底是个怎样的数?”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平均数不大不小,是靠近中间的……”最后一个学生若有所思而又腼腆地说:“……我觉得平均数是……虚的……可是又很公平。”好一个“虚”字,它勾出了平均数与原始数据之间的不同,好一个“公平”,却又隐隐约约地道出了平均数的实质。

  生活中的数学,其实也可以趣味满分。“怎么样算一个水蜜桃的体积?我苦思冥想,还是妈妈提醒我,可以用带水的容器测量相减,就等于水蜜桃的体积……”。这是王老师所教的孩子写的日记。“比方说我和妈妈去买水果,水果7元一斤,妈妈买了2斤,我就知道了,7*2=14,妈妈花了14元。以后我每次做到类似的乘法,都可以联想到生动的生活实践。”王老师说。作为班主任的王老师,从二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开始培养班上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了看时钟,帮妈妈接下找来的零钱……在这些原本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其实背后都离不开数字和数学。而引导孩子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为了数学与各个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

  无论是研学活动,还是一堂较为重要的公开课,王老师都会提前布置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这一任务。她发现,正因为如此,在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们开始自发地用一双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体验生活,从而牢牢掌握新知识。“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都是快乐的。”王老师说,在强化数学的生活实践中,孩子的数学思维养成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无形中得到了提升,而她本人,也在教学中获益匪浅,“通过学生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也在和学生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反思我的教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都为升华情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落实新课标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和实践中,通过“研读教材,感悟学业情感;注重过程,培养学业情感;强化实践,内化学业情感”,让数学课堂“情感升华”,助力教学提质增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督导质量监测评估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