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银环,女,汉族,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师。她从事特殊教育25年,致力于残障儿童教育研究,在她的努力下,不会自理的学生学会了自理,不会学习的学生掌握了知识,不会说话的学生走出了无声的世界,他们有的顺利进入普校学习,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特教,了解残障学生,她还多次在全国、市、区做巡回演讲。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2012年,李银环获得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用大部分奖金设立了学生专项奖金“白天鹅”奖。
向军,男,汉族,196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劲松职业学校教师。他从事中等职业教育30余年,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带领烹饪创新团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造了“行动导向情境合作学习模式”和“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市级课题,并依托“向军名师工作室”进行烹饪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发了8门核心烹饪专业课程,为餐饮业培养输送了近万名优秀烹饪技术人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黄炎培杰出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杜凤国,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北华大学林学院教授。他长年俯首林学教学一线,被学生称为“活的植物检索表”。作为森林植物学课程带头人,建立了丰富优质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创建了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新模式,该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所带领的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他潜心科研,著作等身,在研究领域不断攀登高峰。为求新知,他赴多地访学,并引进开发优良物种。曾获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聂虹,女,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锦州市第八中学教师。她坚信“爱”的教育,面对不同群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她精研教法,锐意改革,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情感与能力的语文教育之路。担任省、市两级首批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团队送教下乡,为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助力。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基础教育百名研究型名教师等荣誉。
魏凤明,男,汉族,195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南皮县大浪淀乡白塔寺中心小学教师。从教39年来,他立足农村现实,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舍“小家”为“大家”,将一所乡村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所在学校被授予“全国特色学校”称号。他潜心乡村教育改革,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他关爱师生、无私奉献,连续多年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的风范。曾获全国特色教育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张文惠,女,汉族,197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鸡东县平阳中学教师。她扎根乡村25年,尊重每一颗“会跳舞的石头”,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之花绽放。她放弃无数个休息日,为改变农村学生家长淡薄的教育意识,挨家挨户进行家访,曾经在怀孕期间暗夜家访差点失去腹中的孩子。她坚持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引导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她谦逊低调,虽在民意测试中获得高票,却多次将评奖评优的机会让给其他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黑龙江省模范教师等荣誉。
程惠芳,女,汉族,195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她提出“开放办学、厚德育人、复合成才”的教学理念,主持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以来,培养出一大批既有工程背景又掌握国贸知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毕业生。她严谨治学,诸多学术研究成果对浙江省百强企业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决策参考。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
郑兰荪,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民盟成员,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他关爱学生、谦虚和蔼、生活简朴、品德高尚,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亲和力。他荣誉等身,却主动要求为化学专业本科一年级讲授基础课,一直坚持至今。他主持了“无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创立了厦门大学无机化学博士点,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成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首批跨世纪人才计划专家、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
崔凤英,女,汉族,1963年12月出生,吉林省靖宇县花园口镇腰甸子小学教师。她扎根乡村35年,把青春和满腔热忱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用平实的行动证明了教育中“爱”的丰厚内涵。她在哪里,哪里就是课堂,带出的毕业班成绩名列前茅,被她影响的年轻教师都被誉为“人品成绩双优秀”。长年守护村小,力抓校园环境和教学质量,所在学校被评为省级“绿色校园”。爱生如子,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晴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庄华峰,男,汉族,195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以德立教,教研结合。他注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首创本科生“三级论文”写作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他爱生如子,注重用传统文化浸润学子的心灵,被学生称为“人生最重要的导师”。他刻苦勤勉,孜孜以求,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优秀专家、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等荣誉。
刘业庆,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湖南省安乡县深柳中学教师。从教29年来,他秉持着“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信念,不断创新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和行为养成教育有机结合,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实效性,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理解社会现象,指导自己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湖南省刘业庆初中思想品德网络工作室”,他组织全省初中思品课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共同研讨立足课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赵天金,男,瑶族,197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教师。师范毕业后,他主动请缨回到家乡,到乡村学校从教。他执着于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无论条件多艰苦、工作多繁重、学生基础多差,他都能体会到苦中的甜、繁忙枯燥中的乐、学生进步的喜。他以欣赏式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让每名学生展现闪光点。他还以对民族教育执着的爱担起传承瑶族文化的使命,主编出版的《瑶语》教材,是全国首套针对中小学生的瑶语教学课本。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山区教师等荣誉。
黄平,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从教20多年来,他不仅在机械科技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参与完成2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而且始终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传授给学生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良师益友;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在他人眼里,他是一位人生导师、精神引领者。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崔昌华,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海南省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师。从教以来,从学生辅导员到学院领导,身份的变迁,没有改变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他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积极探索实施“文明修身工程”等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特点的学生工作模式,努力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他四处奔走化缘,为学生创业实践筹集资金,建立6个校外实践基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
徐华,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教师。他以“耐住寂寞,坚韧做人”的态度长年超负荷工作,连续21年担任班主任。他带了7届学生,每一个班级均被评为市、区优秀班集体。作为“八桂名师”,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作了近百场专题报告,感染和激励了许多教师。“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承诺,也是他在教学科研中一步步践行着的誓言。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广西青少年成长成才导师等荣誉。
罗杰,男,藏族,1983年4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西藏康马县康马中学教师。在条件艰苦的日喀则地区半农半牧县,他自觉履行着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从任教的第一天就开始担任班主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发掘学生潜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他奔走乡间,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恒心,让一个个面临辍学的藏族孩子重返校园。曾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
唐自银,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陕西省勉县新铺镇板庙教学点教师。从教34年来,他既是老师也是父母,既承担教学任务,又负责学校校务工作,还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他恪尽职守,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亲自护送孩子们过河。他爱校如家,为学校建设费尽心血。他爱岗敬业,从教30多年只有一次缺勤是因为病重住院。他也是乡亲们的“主心骨”,精心照顾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资助贫困留守儿童,在村子里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誉。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马全荣,男,回族,1965年4月出生,青海省祁连县央隆乡寄宿制民族小学教师。毕业后他自愿来到条件艰苦的牧场寄宿学校,一干就是25年。他坚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教学,形成了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他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始终认为“眼中要有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悉心关心学生”才是对学生最本质的爱。他先后资助多名学生,对孤儿、单亲学生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曾获青海省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
何雅玲,女,汉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她长期坚持在教学工作一线,教学成效显著,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她独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其中一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她注重团队建设,精心培育青年教师和学生,所带团队获评国家首届优秀教学团队。她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多个科研项目,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吕转芳,女,汉族,1963年5月出生,甘肃省会宁县中川乡老鸦小学教师。从教34年来,她一直在偏远山区的乡村学校任教,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她爱生如子,始终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信条,在自己家庭负担极重的情况下仍然尽己所能照顾、资助班里家庭困难学生。她勤奋好学,主动钻研新课程理论,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自制各类教具,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她坚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学质量优异。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尹贻林,男,汉族,195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使命,以岗位为重心,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工程造价学科,实现了我国工程造价咨询高端业务由从依靠国外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向依靠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转变,极大增强了我国在世界工程造价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他主讲的课程“项目价值的提升艺术——工程造价”被定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工程计价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吴英姬,女,朝鲜族,1970年5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08中学教师。她以做一名幸福的麦田守望者自勉,守得清苦,淡泊名利,28年坚守乡村教师岗位。她坚信自己“留下来”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每天义务为没有条件在家里学习的学生和住宿生辅导功课。她总结出的“知识框架法”等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农村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问题。在她的感召下,她的学生走出乡野,又以感恩之心反哺家乡。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杨树长,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浙江省龙泉市道太乡供村中心小学教师。只有一只手臂的他三十四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偏远山村学校,践行着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美德。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白天上课,晚上家访或义务帮助学生补习功课。他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还是学校总务处主任、报账员、炊事员。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阳台上的书橱,里面珍藏着的备课本,是他几十年教书育人的见证。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最美乡村教师、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王培坚,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教师。他致力于探索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坚持课堂理论、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结合,专业技能教学与校企合作、校内教学与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结合,所教的学生在历年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比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名列前茅。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亦师亦友的爱,对职业的责任是一种兢兢业业的坚守,用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开创了职业教育的一片新天地。曾获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胡飞泉,男,汉族,1962年9月出生,安徽省黟县宏潭乡中心小学东方教学点教师。32年来,他一直在宏潭乡一人一校教学点任教,每天需要给多个年级和学前班的孩子教语文、数学、音乐等所有课程。他探索出动静结合的复式教学法,倡导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营造团结向上的快乐环境。他既是老师又是“保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照顾学生的生活,坚持护送学生回家。他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孩子关怀备至,尽可能给予最大的帮助。为了山区的孩子,他始终坚守在艰苦的教学一线,奉献了宝贵的青春。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张芸,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州市三中金山校区教师。从教29年,他坚持教育梦想,用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2008年,他患眼疾导致视盲,面对三尺讲台,他选择无悔坚守。7年来,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循声问学法”“胸有成案法”“生读师评法”等独特的教学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学业水平。他的艰辛付出赢得了学生的支持、信任和敬意,学生网络评教满意率达96%以上。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罗光祥,男,汉族,195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横寨乡红卫教学点教师。39年来,他默默坚守在偏远山区学校,无悔付出,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积极筹措资金改建校舍,把教学点建设成全乡设施最完善的学校。他重视教学质量,教学点在历年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他注重学生安全,放学后坚持步行十几里护送学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
刘文婷,女,汉族,197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教师。她从事特殊教育23年,始终如一地为智障儿童上课和服务,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年华献给智障孩子,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她用爱心点燃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希望,让他们学会自理,还让他们学会音乐,登上了雅典特奥会的大舞台。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着师德大爱,她和这群智障孩子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曾获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曾维奋,男,汉族,197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海南省澄迈县永发中心学校儒林小学教师。大学毕业的曾维奋在即将走上教育岗位之际,因意外事故造成腰椎骨断裂,下半身瘫痪。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他拄起双拐,毅然站上讲台,这一站就是十四载。讲台上,他用双拐支撑身体,认真板书;讲台下,他艰难地挪移双拐,手把手辅导学生。他用爱施教,坚持家访,关心学生无微不至。他用双拐抒写人生,用高尚诠释师魂。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海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李庾南,女,汉族,1939年11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教师。58年躬耕三尺讲台,常年担任班主任,培养了20余届、数以千计的优秀学生,被誉为“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典范。她长期坚持开展教学科研,创立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在她指导下成立的李庾南数学教学研究所、李庾南实验学校培养了数千名优秀教师。她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和奖项。
周宏军,男,汉族,1957年2月出生,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达佑小学教师。他是达佑屯教学点唯一的教师,42年来默默坚守在大苗山深处。在潜心教书育人的同时,靠一根扁担为学生挑来学习和生活用品,每个周末都要挑担跋涉40多公里的山路,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被称为“扁担老师”。他坚持学习,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
郑璇,女,汉族,198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作为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她投身特殊教育,潜心研究手语,着力宣传手语,用灵动的双手为“聋”和“听”两个世界架起桥梁。她悉心研究教学方法改革,在全国首创“三位”课程教学模式,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近6年累计培养了720余名特殊教育本科和硕士人才。她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曾担任北京残奥会火炬手,曾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重庆青年五四红旗手等荣誉。
刘春华,女,汉族,197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罹患脑瘤10年,始终以顽强的意志拼搏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一线。她秉承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潜心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成果丰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中职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市场,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一致好评。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等荣誉。
聂政,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中心小学向阳村教学点教师。他身残志坚,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偏远乡村教育。他真爱学生,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一个个山村孩子完成学业。他坚持学习,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他耐心细致,从课堂教学到作业批改,从班级管理到学生家访,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钻研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教学质量优异。他潜心育人,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并带动影响了大批青年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刘秀青,女,蒙古族,197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青海省同德县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小学教师。她是同德县海拔最高、离县城最远的寄宿制小学里唯一的女教师,从教20多年,她成为学生和家长尊敬的“妈妈”。为提高藏族学生教学质量,她自学3年,说出一口流利的藏语,承担的语文学科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身兼数职,在当老师的同时又担负起保育员和校医的工作,悉心照料每一个学生,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曾获青海省优秀教师、青海省“十杰”教师等荣誉。
杨再明,男,回族,197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马连渠乡汉渠学校教师。他长年承担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潜心教研,利用大量时间准备课件等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轻松高效,教学经验多次在不同地区交流,受到听课师生一致好评。他因材施教,竭尽所能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悉心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听课评课、互听互评、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
阿依木沙·吾守尔,女,维吾尔族,196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新疆岳普湖县阿其克乡中学教师。她认为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钻研”。她授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显著。她用真情关爱学生,照顾学生生活、帮助贫困学生。她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组织大家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她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钱芙蓉,女,汉族,1968年9月出生,宁夏海原县回民中学教师。她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助力学生成长。她常说:“老师是个良心职业,不能坏了良心。”她长期坚持义务为学生辅导,悉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她看到学生的字就知道是谁的笔迹,听到学生的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说话。她爱生如子,资助了多名孤儿和贫困生。她乐于帮助同事,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年轻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惠咏梅,女,汉族,1970年10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一团中学教师。她一直把“做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作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她结合学生特点,总结出语文教学“三个一定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出发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她积极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做好传、帮、带工作,带领教学组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兵团先进教育工作者、兵团优秀班主任、兵团优秀教师等荣誉。
曲建武,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任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巡视员。为了“心间半亩田”,他毅然辞去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务,重返讲台,担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信仰。自觉担负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任务,在校内外做报告数百场。他走访上百个学生家庭,资助几十名大学生毕业。曾获全国师德标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李立生,男,汉族,197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学校教师。他放弃城市中学优越的工作岗位,主动申请到乡村学校支教,把多年积累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支教学校,促进了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他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等生,将出了名的“差班”变为“市级优秀班集体”,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班集体,学生们因此亲切称呼他为“生哥”“生爹”。他致力于思想品德教学研究,所编《初中思想品德课五步教学法》获得好评。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高歌今,女,汉族,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河东区第一幼儿园园长。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0年来,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了幼教事业。她积极探索优质公办园办分园模式,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使河东一幼成为学前教育排头兵。她主张独具特色的幼儿生活教育模式,形成了“生活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办园特色,让幼儿在快乐生活学习中茁壮成长。曾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张洪程,男,汉族,195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他长期致力于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相结合,教学、科研与示范推广一体化推进。先后承担国家与部省级重大课题30多项。他创新水稻抛秧,创建精确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建立轮耕新体制。他把课堂、实验室、基地试验田、农户生产大田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综合研究一体化运作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农业复合型人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荣誉。
张洁华,女,汉族,196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教师。她坚信教育特殊学生不仅需要绝对的爱,更要努力探索和不断创新特教的最佳途径和人本方法。她从事的自闭症儿童补偿性课程研究成为国内自闭症教育的引领项目,倡导的“自助教育”理念重新定义了特教管理制度的内涵。她开启了特殊儿童“区域教育支持系统”构建的新征程,成为国内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典范。她是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
王其平,男,汉族,1973年3月出生,山东省枣庄职业学院教师。他在钳工领域勤学苦练,以身示教,用高尚的师德和过硬的技能培育影响着一批批青年学子。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自身求学发展经历鼓舞学生,让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热情。他总结出“三检六勤”教学法,在教学中将理论、制作工艺、技巧、经验融为一体,指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生产实习。他所担任教学班的学生成绩优异,在历年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合格率达100%,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
谭兰霞,女,汉族,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省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她从乡村走出,又反哺乡村,扎根乡村教育。她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乡村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她把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她还借助互联网发动全社会来帮助贫困学生,为山区的孩子架起了一道道通往山外的美丽“天梯”,先后帮助80余个辍学孩子重返校园,被称为“网络妈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等荣誉。
李振华,男,汉族,193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教师。扎根沂源教育六十载,他无怨无悔,默默耕耘,为改变山区教育面貌倾尽全力。他从工作的第一个月起就拿出工资的四分之一资助贫困生,60年共捐献9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00余名。退休后,他又将大半生积蓄捐出,建立奖学扶困基金。他用赤子情怀为老区教育事业奉献,教过近万名学生,赢得了老区人民的爱戴。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胡德刚,男,汉族,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梁子镇赵怡忠小学教师。他始终坚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用自己的微薄收入支撑起困难家庭孩子的上学梦。面对学生少、班级多、课程繁的情况,他设立复式班级,以学生管理学生的思路,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即使只有几名学生,他依然坚守在这所以“战斗英雄”命名的学校,让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解决了偏僻湖区农家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希望工程20年“园丁奖”等荣誉。
茹振钢,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教授。他从事小麦育种和作物遗传育种工作30多年,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为国家培养了诸多优秀的育种人。他培育和推广的“矮抗58”成为国家小麦生产的支柱品种,被誉为“黄淮第一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他的团队年复一年在田野间试验小麦新品种,为麦农带去丰收的希望。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姜海燕,女,汉族,198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族中小学教师。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放弃城市工作机会,扎根在大山深处,将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倾注在三尺讲台上。她一直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在高寒大山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她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每一名学生,一个又一个后进自卑的孩子在她的鼓励帮助下重新燃起进步的希望。她是美丽高山上的“孩子王”,用爱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刘芳,女,汉族,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中学教师。从教22年来一直扎根农村中学。2007年她因视网膜色素变性导致双目失明,告别教学一线转任校内心理辅导老师。她用爱辅导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学生,帮助家庭困难、身体残疾、性格内向的孩子完成学业。她开设德育讲堂,建立校园广播站,通过大量访谈撰写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章。她利用业余时间作了180多场道德报告,赢得社会赞誉。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基层优秀党员等荣誉。
徐菊萍,女,汉族,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中心实验幼儿园园长。自1982年入职开始,她就与学前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幼教事业。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她秉承“整合资源、共同提升、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认真组织开展“辐射帮带”“名园长工作室”“贵阳市教师实训基地”等工作,先后帮带了13所农村幼儿园,提高了这些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促进了园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曾获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周先巧,女,羌族,198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叙永县枧槽苗族乡中心小学教师。作为85后的羌族女孩,她以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一桩桩感人的善举打动了师生和家长。她爱岗敬业,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建造“阳光小屋”,为少数民族山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她为学生募集几万件衣物、大批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具,个人出资和募集善款几万元,让1000多名学生和300多户村民受益,被亲切地称为“阳光妈妈”。曾被评为四川省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四川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梁达松,男,汉族,193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教师。1957年华中师范学院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到云南偏远山区永仁中学从教,一干就是58载,为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他爱生如子,按照“合格+特色”的办学理念,着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退休后,他多方奔走,募集善款,创设“凤凰奖学金”,先后资助23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曾获云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云南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
熊照才,男,苗族,196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镇上弄小学教师。他在边境一线学校辗转耕耘30年,勤勤恳恳,无怨无悔,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他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探索改进,形成了独特的“双语”教学方法在全县推广,所教班级成绩逐年提高。他自费购买书籍、报刊向学生讲解,开阔学生视野。他经常翻山越岭,深入到学生家中做宣传工作,使片区学生巩固率每年都达到100%。曾获全国模范教师、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教育功勋奖等荣誉。
吾金顿珠,男,藏族,197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西藏错那县卡达乡小学教师。他紧跟课程改革步伐,通过学习培训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他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般的良好氛围,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他重视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做学生的榜样,用细腻的情感引导学生前行。他运用爱心教育、赏识教育等方法,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重获信心。曾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
于炯,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他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培养了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他注重发挥新疆地缘优势,创新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和帮扶计划,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软件人才。他贴近学生,了解学生诉求,把文化育人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科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郭勇,男,汉族,198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
袁艳敏,女,汉族,198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佳木斯市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小学教师,2009年考取了特岗教师,来到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小学任教,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作为一名特岗教师,除了特有的职责外,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就像天上一颗小小的星。但工作经历告诉我:只要勤于敬业,乐于奉献,肯与牺牲,小小的星也能放出灿烂的光芒。
刘习聪,2008年8月在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新发民族小学参加特岗教师,2014年8月因为父母年老生病、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调回老家湖南省安化县平口完小任教,很多人把特岗教师看成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但我却发自内心把特岗教师看的很重,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我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民家庭,2008年8月怀着理想和憧憬到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新发民族小学担任特岗教师,是建国后第一个到新发布依族乡工作的外省人。发民族小学地处贵州省海拔最高的石漠化高寒山区,学校海拔2200多米,至今还不通班车和固定电话,外出办事靠走山路。
王志博,女,汉族,1991年9月出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七团学校教师,自2009年10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秉持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爱生如子,在德育、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工作颇有特色。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对待工作尽心尽责,勇挑重担,服从领导分配,教学6年,带过两届小学毕业班,送走四届学生。
蔡群,女,汉族,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第一中学教师。她坚持在教学中探索,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教学成果显著。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潜心教育科研,撰写多篇论文。她不断探索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主持编写了高中政治4本课本的知识结构和民族政策知识要点,受到师生欢迎。她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信自强品质的培养,德育工作成绩显著。曾获全国师德标兵、兵团优秀教师等荣誉。
诗路花语: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懒惰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糊涂的人,把昨天的事也推给明天。愿你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愿你做一个时间的主人!
两支笔:孩子们,毕业后,看到你们的成长,我很开心。希望你们人生路上不断学习,取得更好的成就。
你若安好:要相信,没有通过学习办不到的事情,没有努力实现不了的梦想。
风云散:现在的努力,是为以后的前程铺路。奋斗吧!我亲爱的学生们。坚定!稳重!向着梦想的大学,美好的生活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