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周济部长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5年8月19日       

《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通报》第24期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今天在天津召开,任务是研究在新形势下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首先,我们要感谢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天津市的同志们,长期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这次天津市与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就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签订了协议,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改革的新突破。刚才六位同志在会上的发言非常精彩,我听后深受启发;会议经验材料也很好,看后很受教育,很有收获。下面,我再谈几点意见,与大家一道交流和研讨。

  一、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重大意义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教育战线围绕着“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如何办好职业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我们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新的形势,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已经形成共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迫切要求我们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探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以及这次会议的经验交流材料,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坚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院校都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要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要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这是一个基本的考虑,核心的问题就是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关键的问题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特别是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职业教育的试点。

  为什么说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一个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我认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更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更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所以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

  1.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为重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关系最为紧密的一部分。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实施途径,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全方位更加有效地结合。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就素质教育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等有关部门从系统调研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教育工作而言,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位置。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教育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

  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关系到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要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这种意识和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要从实践当中来。要强化实践环节,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职业学校学生的兴趣、优势和强项主要在动手、操作和掌握技能工艺,问题是这种人才怎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必须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培养。学生不到岗位上去真正地工作和实践,是培养不出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要加强校内实训,也要加强校外的实习,哪一个为主?应该是校外实习为主,一定要安排学生到实践当中去。要在中等职业教育第三年将学生安排到企业里面去实习,不是一般的走马观花的见习,而是顶岗实习。刚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了他们吸收学生在生产过程中顶岗实习的经验,他们的做法非常重要。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今后,无论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都必须让他们到实践当中去锻炼。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符合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2.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

  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教育教学、职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是职业院校首要而长期的任务。但怎样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除了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千方百计去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岗位之外,还必须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为就业做好准备。几年来,一些职业院校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做法和经验表明,如果能够安排在校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对他们的将来就业会有极大的帮助。

  首先,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能够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现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时,都希望并要求求职者在特定的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的将是否具备实际工作经历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标准。现实中,不少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工作经历而失去工作机会。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让他们以学徒身份从事特定的岗位工作,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真刀真枪地参加工作实践,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具备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时所需要的工作经历。

  第二,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单位通过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有效结合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了解各个服务环节的质量要求,获得适应生产、服务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道德修养,形成综合职业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毕业生不能及时地获得必要、有效的用人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届毕业生在付出了很大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之后,还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能够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既能够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又能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并有助于部分毕业生留在他们顶岗实习的岗位上直接就业。

  3.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解决职业教育学费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办学面临着一个突出的困难,就是学费问题。“文革”以前的职业学校大都是免学费的,学生毕业后还可以解决干部指标、城镇户口等实际问题,因此当时能够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去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职业学校收费比普通高中收费还高一些,而上职业学校的孩子们的家庭又普遍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吸引比较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就读职业学校?当然,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是抓好就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就业,有一份较好的工作,就能帮助家庭脱贫致富,就能够开拓美好的人生,也就愿意来职业学校上学。同时,要千方百计解决职业教育的学费问题。如何让孩子们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这是我们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突出困难,必须找出现实有效的办法。有的同志希望由政府来支付所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这是良好的愿望,但是难以成为现实。我国有13亿人口,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现阶段要做到像发达国家政府那样支撑职业教育还很不现实。况且从国际看,在德国和奥地利,政府拿钱也不是很多,主要是靠企业。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经费还会有比较大的增长,但增长的部分主要用于基础非常薄弱的农村义务教育,对职业教育政府也将增加投入。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阶段靠政府投入解决所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能不能再等几年甚至几十年,等经济发展了,教育投入增加了,那时再来抓职业教育?显然又不能等,出路在哪里?大家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很能启发我们的思路。扬州市天海职业技术学校作了题为《面向农村困难家庭孩子招生,努力实现帮扶一生脱贫一家》的发言,令人感动,发人深省。他们的经验说明,如果职业学校不收学费,先让学生入学,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获得合理报酬,支付学费,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又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就业,还能够解决经济问题,这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要注重发挥半工半读教育在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学费问题方面的独特优势,鼓励职业院校减免学费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后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再返还学校补缴学费,用于教育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

  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对于职业学校的办学也有很大好处。学生第三年去实习,校舍就可以腾出来,学校可以多招一部分学生,扩大办学空间。学校的人才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对学生就业工作也大有帮助。

  此外,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对企业也是有好处的。这样做,能够让企业节省成本、获得较好的劳动力,不仅不会给企业增添负担,而且还能给企业有效地提供人力资源。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都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正规职业学校教育,有知识,有修养,并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是很好的劳动力资源,企业接收他们实习,能够节省人力工资成本和教育培训成本,能够缓解一定时期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状况。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直接留用毕业生,获得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上是有传统的。古代职业教育的形式就是学徒制,近代职业教育也强调工学并进。中国现代史上一大批杰出人才,例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赴欧洲勤工俭学,接受的就是半工半读教育。刘少奇同志青年时期曾在保定育德中学上过一年的半工半读。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一年的半工半读,我们就学了打铁、翻砂、钳工、车床工、模样,五样都学了,还学了一门法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解放区开展的“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既培养青少年的劳动习惯,又锻炼师生体魄意志,深入群众和社会实践,还缓解了学校办学经费困难,减轻了政府和群众的负担。1958年,少奇同志充分肯定了天津等地开展半工半读教育工作的经验,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战略构想。同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提出了“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回顾那段历史我们是很受启发的,教育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我们现在并不是要简单地恢复到1958年那个方案,而是说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国际上也有成功的范例。世界上职业教育工作者最为推崇的德国“双元制”模式,其实就是半工半读。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等也都非常强调实践、强调工学结合。我在一次会谈中问过奥地利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长一个问题:“德国、奥地利的职业教育搞得很好,主要的经验是什么?”那个部长回答得非常干脆:“四天上班,一天上课。”从本质上说,这就是半工半读,它是一种学员制加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是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的职业教育现在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下一步推进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还将以学校为主体,但是,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强调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工学结合,强调勤工俭学,强调半工半读。

  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了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现在都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并逐步全面推进到半工半读,这是我们当前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进这项改革难度很大,十分艰巨,需要大家下定决心,加倍努力,奋力攻坚,攻克难关,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二、抓住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1.以校企合作为体制基础,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正确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就业、适应社会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即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转变。应该看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和前提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保障。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推进“校企合作”,要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要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在管理制度和合作机制上下功夫,注重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是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方面的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训环境;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也可以将自己的技师派往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小企业可以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工培训和后备职工培养等。

  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进一步鼓励行业企业办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不少的国家和地区将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作为行业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我国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举办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维护和增进行业企业的利益,进一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创办企业,以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校办企业的发展,以校办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经营收益支持学校建设。近年来,不少职业院校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这些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学实验、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的基地,为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要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逐步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便于普及推广和运行顺畅高效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制度,努力将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加快教学模式改革。职业院校要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开展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按照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安排学生一半时间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学习,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有些地方和职业院校可以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将学生安排在企业岗位上学习,也可以在保证总量的前提下,将学生在企业的时间分成若干部分,与学校教学活动交替进行;学生可以在三年内集中完成学业,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总之,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具体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为原则,鼓励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第二,加快教学内容改革。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注重专业学科体系,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特别是不能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调整更新内容;教学计划中知识传授的内容偏多,占用了大部分学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当务之急是要对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在指导思想上,要努力突破专业学科本位思想,注重安排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做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瞄准市场,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导向,尽快调整职业学校课程结构,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比例。

  第三,加快教学方法改革。职业院校要大胆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技能、工艺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今后,检验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的成败得失,就是要看是否有助于学生解决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技术问题、工艺难点,是否有助于他们提高职业能力和工作绩效,能否有利于他们顺利就业。

  3.完善管理办法,为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涉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顶岗实习各个环节的管理,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这是一个深层次关键性问题。

  首先,要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目前,职业院校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主要是适应校园的学生管理,缺乏开放性和动态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需要。学生要用一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的现场没有相应的学籍是很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这对适应了传统管理的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个新的课题。今后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吸收企业参与学籍管理,探索学生双学籍管理制度,即学校教学学籍和企业实习学籍。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期间,学校要帮助企业在实习单位建立学生的档案,以便于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共同考查学生实习的全过程,考核学生实习的效果;鼓励企业按照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管理学生,注重实习期间的学籍管理与学校内学籍管理的衔接,让顶岗实习的学生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和实际的工作管理环境。同时,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岗位实习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在学校结合实践学习理论,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习必要的理论。职业院校教师要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倡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了解学校教学与管理制度,熟悉学生情况,提供教学服务。

  第二,为企业提供政策优惠,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明确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责任,同时,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将企业支付实习学生的报酬以及相应的实习投入计入生产成本,予以税前扣除。鼓励企业将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实习的支出,计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等。

  第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等单位要进一步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等;遵守国家和行业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检查,消除隐患,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四,职业院校和企业要为参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学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从事实际的生产、服务活动,为企业付出了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效益,因此得到必要的报酬作为实习补贴,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实习补贴,用于贴补学习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确实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意义尤其突出。

  积极推动地方和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职业院校在成熟的行业岗位上先行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扩大试点范围;鼓励更多的地方和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勇于打破常规,大胆进行实践探索,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取多种形式试行半工半读教育。要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半工半读问题,争取在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创造更好的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三、下定决心,奋力攻坚,推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健康发展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突出重点,切实抓紧抓好。要充分认识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当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步伐。要及时总结经验,精心筹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希望各级政府安排必要的经费对于贫困家庭学生给予补助,同时,切实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和支持,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学生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实习获得补贴,较好地解决学费问题。

  2.职业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工作机制。要将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合理安排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任务、内容、时间、经费、场地设施、技术和师资条件以及劳动报酬等环节。今后,在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等重大职业教育工程项目中,要把是否有效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作为一个示范性的职业院校,有办学经费的要走这条路,办学经费缺乏的更要走这条路,这不是一个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方针的问题。对于在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方面做出成绩的职业院校,要在全国进行表彰。

  3.鼓励行业企业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远见的企业家一般都是职业教育的热心参与者和支持者。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文件精神,制订相关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创造条件。今后要重点宣传表彰一批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方式积极有效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典型企业。

  4.教育研究机构要加强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涉及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条件等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变化,涉及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实践模式和工作方法等亟待研究。教育研究机构要将其作为今后研究的一个突出重点列入工作规划,确定相关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项目,加强国内外比较研究,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要在重大理论问题上有所突破,在适合我国当前实际的实践模式上有所突破。

  5.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营造有利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典型经验,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进一步引导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广大职业院校和社会各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开展。

  同志们!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收藏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