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司局机构

关于推广第六批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

教基司函〔202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校减负提质增效,提高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课堂教学水平,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我司组织遴选了第六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35个典型案例,现予推广。请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双减”要求落地见效。

  附件:第六批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

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基础教育司

2023年4月18日

附件

第六批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

  一、福建省立法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并明确了禁止手机进入课堂、限制手机进入学校、健全家校协同机制等方面具体要求,让学校手机管理有了法律依据。福建省教育厅指导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常规、融入常态,增设手机保管设施设备,开设公用电话、班主任热线,保障家校应急联络,消除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顾虑,并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开设家长讲座、推送学校公众号文章、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孩子自控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河南省商丘市作业管理“十严禁”实现作业减负提质。商丘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进行严格管控,出台作业管理办法,提出“十严禁”要求。即:严禁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难度、加快教学进度;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和随意性作业,优化作业设计,提倡分层布置作业,强化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省定目录之外的教辅材料,严格落实一教(科)一辅和学生自愿征订规定;严禁超量布置作业或将应该在课堂完成的作业布置为家庭作业,严控作业总量;严禁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统一布置作业,规范作业布置途径,由学生自己完整记录;严禁只布置不批改或要求家长代批代改作业,提倡书写个性化评语和面批面改;严禁只批改不反馈不讲评,强化作业反馈评价,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或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奖惩师生依据,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禁安排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或承担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保障教师批改作业时间;严禁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打印作业、学习素材或将家长检查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以及要求家长点赞、投票、转发各类信息,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实行作业信息化管理。柳州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实现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作业“精准布置”“精准批改”“精准评价”和“精准反馈”。作业精准布置主要是教师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WEB端、PC端软件、人人通空间PC端,将预习任务、课后作业点对点推送到学生个人空间,学生在个人空间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作业记录。作业精准批改由系统自动批改学生提交作业,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作业情况直观呈现并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后续教学内容调整。作业精准评价由教师通过在线批阅,保存学生每次作业知识点分析,平台将学生作业进行计算和处理,生成个性作业评价。作业精准反馈由教师将个性作业评价点对点推送给学生,生成学生自己的作业档案,学生可根据单题分析、知识点分析等数据进行及时补差,提升自我。

  四、浙江省金华市“双减通”赋能学校减负提质。金华市开发建设“双减通”数字平台,集学校作业减负预警、课后服务多跨协同、家校社紧密互动等功能于一体,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效能。根据已出台的学科作业设计标准,开发各学科作业布置模板,明确作业难度系数和完成时长,智能评估教师布置的作业,并生成红、黄、绿三色码用于标记作业超标情况,检验监督学校作业减负情况。基于课后服务协同管理需求,打造交互式平台,学生及家长可以在线选课评课,教师可以在线审核学生选课情况并交流互动,学校可以在线排课巡课,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线监管。基于学生健康与安全管理需求,指导家长通过平台积极反馈“五项管理”要求落实情况,加强大数据精准分析和科学管理;与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系统互联互通,依据学生家校距离测算上下学时间,引导错峰出行,避免交通拥堵。

  五、山西省临汾市利用文体资源助力课后服务走深走实。临汾市聚焦爱国主义、书香校园、科技创新、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安全科普、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八大主题教育活动,统筹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烈士陵园、气象观测站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课后服务,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阵地建设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展览、文物博览、VR体验、知识竞赛、读者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建立了一批青少年志愿服务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积极引进图书馆到学校设立直属分馆,加强馆校联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与博物馆合作进行实验课程研究,增设临汾名人、临汾非遗、临汾历史沿革等课程内容,将历史知识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六、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四轮驱动”全力推进课后服务取得实效。梧州市通过行政推动、学校主动、社会联动、特色带动“四轮驱动”推动课后服务取得实效。加强行政推动,出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收费限高,并适当给予财政补助,保障课后服务持续健康运行。促进学校主动,指导各学校从校情生情出发,自主设置体育、艺术、科技、非遗文化传承等活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需求。协调社会联动,统筹利用科普、文旅、体育等社会资源,建立第三方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机制,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遴选第三方机构和专业人士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积极协调交管部门,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强化特色带动,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校制宜开发特色课后服务活动,加强经验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贵州省遵义市破解“三大难题”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遵义市着力破解课后服务资金、师资和质量“三大难题”,抓实课后服务工作。着力破解资金难题,整合体育资源,每年投入1000万元体彩公益金专项用于学校体育教育;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财政每年安排16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减免1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课后服务费用。着力破解师资难题,探索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区名师、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家长代表、第三方机构专家等为辅助的课后服务人才储备机制,采取线上与线下、长期专项与短期专业培训相结合方式,培养近1万名涵盖各学科的课后服务活动课程教师。着力破解质量难题,挖潜遵义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尹珍故里、沙滩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长征故事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研学旅行活动,积极推动游泳课、吉他课全覆盖,并纳入课后服务活动课程统一管理。

  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博州从搭建教研平台、深化课堂改革、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抓实教学常规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遴选教研基地学校,建立“基地校+名师工作室+成员校”联动教研机制,广泛开展赛课、说课、同课异构、课例展示等活动;引进144名国家级名师和专家组建“百人专家智库”,开展分层分类视导和教师培训。出台中小学课堂教学备课管理办法,按照“有课必备,备课必精”要求,推动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打造高效课堂;组织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县级教研部门“蹲点”推门听课,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学科等级评价和考试管理规定,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开展多维度质量监测分析,科学诊断问题,改进教育教学。

  九、北京市东城区打造家校社育人共同体。东城区着力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组建1个区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8个学区分中心和N个家庭教育基地校,打造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培训,累计培训指导服务师1200余名。研制了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个阶段,涵盖发展特点、政策解读、助力衔接、能力准备、家庭关系、法治素养等六大领域的30节家庭教育课程和家长成长手册,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搭建学生心理健康专业咨询平台,组织医院为学生开通心理就诊绿色通道,并做好初始年级学生心理测评。成立学生援助中心,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理问题学生和家庭矛盾突出学生,按照“一生一档、一生一案”细化措施,组织心理、教学、德育骨干教师加强帮助指导。

  十、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作业管理。台江区推进精准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优化作业管理模式。作业布置实现智能化,教师依据班情、学情并利用多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实时布置随堂练习、测试题等,快速便捷布置随堂作业,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学情收集实现精细化,教师借助高速扫描仪采集学生纸质作业,并借助信息化平台诊断学情,自动生成数据分析报告,帮助教师迅速、准确把握学生作业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并采用“共性问题集体辅导、个性问题及时介入”的多元策略辅导跟进。作业设计实现精准化,平台分析学生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形成学生学情数据库,教师通过学情精准设计针对性练习和个性化作业,避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查缺补漏,切实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十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通过项目引领打造学校减负提质“新引擎”。双流区设置系列工程项目,以项目驱动“双减”落地见效。实施“双减”工作“一十百千万”工程,每年安排5590万元专项经费,引进1个高端专家指导团队、培育10所“双减”示范学校、选拔100名领航教师、评选1000节精品课和推出10000课时高质量作业设计,并组建322个作业设计研修工作坊,赋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实施“4+X课程建设”项目,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将课后服务纳入全区课程建设整体规划,打造50门非学科类课后服务特色活动课程。实施专项研究项目,每年投入400万元专项经费,依托师范院校专业支持,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革和高质量课堂建设,并围绕课程、课堂、课题等方面确立“六大研究项目”。

  十二、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推进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雄县教育局开发建设课后服务“中央厨房系统”管理平台,实现了学生在线选课、教师签到点名、基地预约排课、教育局监管督导、家长缴费评价的“五位一体”课后服务管理功能,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使用,探索“基础服务+拓展服务+开放服务”的课后服务模式。“基础服务”以学科作业辅导答疑为主;“拓展服务”以社团活动为主,开设德、智、体、美、劳五大类110门活动课程;“开放服务”侧重多学科融合,遴选31家优质社会资源入驻平台,线上预约、线下学习,并安排147名优秀教师和社会专业人员以走教形式支持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十三、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打造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玄武区着力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构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15分钟左右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统一管理。“15分钟教育圈”构成方式为“1+X”,即“1个主要场馆加多个其他资源空间”,努力实现一圈一品牌。协同多部门统筹区内100个教科文体及红色教育场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形成“课后服务教育资源清单”供学校选用,促进课后服务资源高品质、均衡化、全覆盖。制定《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工作指引》,明确各“圈”的服务内容、活动形式、安全管理、评价机制等,确保安全、有序、高效开展。

  十四、重庆市云阳县构建课后服务新生态。云阳县充分挖掘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推行“作业托管+素质拓展”的课后服务模式,结合每所学校特色常态化开展作业辅导以及阅读、体艺、劳动、科普、播音主持、戏曲舞蹈、电脑编程、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课程。全县68所学校引入了第三方开发的“双师素质课堂”,由机构专业教师线上授课、学校教师线下随堂辅助,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体系化、趣味性强的素质拓展活动课程,从思维训练到心理健康,从动物探秘到人工智能,从趣味表达到围棋对弈,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建立了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质量动态监测机制,组织校长、教师、专家、家长、学生等定期对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进行评价,“淘汰水课,孵化金课”,促进活动课程及时迭代更新,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有效性。

  十五、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加强区域课后服务共同体建设。金牛区将全区92所中小学划分为9个课后服务“课程公园”,形成学校课后服务共同体,强化优质资源区域统筹和共建共享。成立“课程公园”管理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沟通、议事、管理和评价要求。制定课后服务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建立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库;引入中职学校专业资源,开设烹饪、数控、建筑、电商等职业体验活动;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组建轨道交通、桥梁建模、卫星遥测、电子科技、地理信息等教育基地。聘请45名省市级教学名师,指导学校活动课程开发建设和共建共享,推动优秀教师跨校走教,并开展课后服务专题培训。目前已引进96名高校和中职学校教师、38个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300余名学生家长参与课后服务,163名教师实现跨校走教。

  十六、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各项管理制度。碑林区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工作模式,出台了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包校督查制度,教育局干部包校、科长包片、局长包区域,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双减”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学生去向摸排制度,了解未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放学后去向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建立管理考核制度,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健全第三方机构和志愿者评估退出机制。建立责任督学督导制度,组织责任督学开展“双减”日常和专项督导。各校课后服务内容分为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作业辅导覆盖所有学科,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素质拓展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课程,注重五育融合,形成菜单式活动课程目录供学生自主选择,更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十七、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关家川学区探索单元整合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单元整合作业主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单元目标,整合教材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按单元设计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类型数量和难度系数,按照5:3:2比例将单元整合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提升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为必做作业,主要用来检测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拓展性作业和提升性作业为弹性选择作业,主要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教材中的部分例题、习题和配套练习进行加工、组合和优化,将基本的学科知识、必需的学科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分解到每一个作业任务清单。着力加强作业过程管理,要求教师每天统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评价反馈,每周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对学生作业习惯、作业兴趣、作业态度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十八、吉林省松原市滨江中学严格作业管理推动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增效。学校组建作业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从作业设置、布置、批改到讲评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增效。作业设置上,紧扣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将作业分为预习作业、课内作业、课后作业及实验报告,从源头上根除机械性重复作业。作业布置上,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布置针对性作业和分层次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升兴趣、形成能力。作业批改上,要求做到全批全改,每个学科只使用一个练习本,并且在下一次授课前必须完成上一次作业批改,批改时必须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找出症结原因。作业讲评上,教师必须结合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做到共性问题集体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辅导,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与诊断功能。

  十九、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第一小学探索实施“五环”作业法。“五环”作业法即:能力分层、作业设计、动态管理、问题反馈、总结回顾五个环节。能力分层环节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作业设计环节以年级组为单位,对作业设计进行集体研讨,在作业内容上精准设计,分层作业。动态管理环节主要按照“日记载、周汇总、月浮动”原则,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转变情况、学习潜力发挥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动态分层。问题反馈环节主要是针对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个别辅导或集中讲解方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回顾环节主要是总结作业设计经验,发现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集体教研方式讨论解决,为下一周期设计精准有效的作业奠定基础。

  二十、安徽省芜湖市赭山小学统筹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总量。学校制定作业管理、公示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分层分类设计作业,努力提升作业质量。优化作业管理,建立由校领导、科室负责人、班主任、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作业管理小组,共同管控学生作业实施。强化作业研究,教研组不断加强教材研究和学情研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分段、分层、分类作业和学科整合作业,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针对性。优化作业布置,科任教师提前填写作业备案表,并给出作业预估时间,超时超量学科当天不得安排作业;班主任发挥协调作用,统筹本班学生作业时长和总量。强化作业监管,教研组实时开展教学常规交叉检查,及时发现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学校通过全面监测学生作业情况,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二十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深化作业管理改革。学校采用备课组、年级组、班群组联动方式,组建作业管理共同体。备课组编制学科作业标准,在控量保质的基础上,不同年级既有规定的时长设计,也有“基础类、拓展类、挑战类”套餐式的差异选择,实现作业精准管理。每位学生拥有一本“创意作业本”,结合当天所学内容,完成知识梳理、社会实践、情感体验、读书拓展、科学实验等类型的个性化作业。年级组研制综合作业,制定涵盖劳动、阅读、运动等内容的作业手册,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作业实践性趣味性。班群组统筹作业达成效果,班主任统筹本班各科作业的质与量,作业布置时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批改时采取个体面批、群体诊批、集体会批等方式,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

  二十二、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以数字化赋能智慧作业管理。学校自主研发了智慧作业监测管理平台,系统监测作业质量时长、批改情况以及家校协作等。在作业布置环节,将作业类型分为基础口头作业、基础书面作业、实践操作作业和拓展分层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分层作业,并提交至平台;平台对未及时提交、作业时长超时的进行预警提示,学校根据平台预警及时进行干预和动态调整。在作业批改环节,教师可根据作业内容可选择等次、积分和描述等不同评价方式。同时,平台将所有学生作业按照典型题目库、单元整体反馈库、作业历史记录库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学生复习提高。家长可以通过“家校互动”模块了解孩子每日作业完成情况、典型题目解析及单元整体学习情况反馈,向科任教师提出意见建议。

  二十三、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特色实践作业丰富学生寒假生活。学校将知识、特长、能力、情感作为学生培养的重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为学生设计了多样化的寒假实践作业。语文学科以“形式多样、学有所成”为主题,着力指导学生阅读好书、记好周记、背好古诗文、练习硬笔字,引导学生参加写春联、寄贺卡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认识。数学学科以“学为所用、走进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统计、调查实践等知识运用于生活体验,提高学生数学兴趣。英语学科以“巧用节日、多样展示”为主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低年级布置了录制春节祝福视频和简易版手抄报实践作业,中高年级则布置了与春节有关的英文手抄报。特色实践作业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二十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统筹推进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积极建立课内课后统筹双育人体系,变课后托管为课后育人,重构“过好学校一日生活”学校育人新生态,着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时间、内容、空间、管理、家校社协同”五个维度科学规划学生一日学校生活图谱。纵向统筹“小幼衔接+小学三进阶+小初衔接”贯通培养,横向统筹“全天候1+X课程”,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有机统一。强化课内课后有效衔接,使课堂教授“原理方法”与课后服务“实践延伸”形成良性互动,促进“课程—课堂—课业”的“增”与“提”。着力打造课后个性化活动课程,开发了十大类91门活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1%。

  二十五、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课后服务“1+3C”工程让学生乐在其中。新普陀小学以课后服务为切入点,深入实施“1+3C”工程(“1”即面向每一个学生,“3C”即将课后服务分为三个时段,为学生提供慧心课堂、悦心课堂和暖心课堂)。第一时段为“慧心课堂”,每天教学结束后1小时,由本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轮值进入班级进行全覆盖的课后作业辅导,突出个性化、差异化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当天所学内容,确保作业不回家。第二时段为“悦心课堂”,每天利用1小时团队活动时间,设置了游泳、足球、篮球、网球、管乐、绘画、舞蹈、合唱、机器人等活动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重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第三时段为“暖心课堂”,在课后服务活动结束后,因家长接送孩子时间不一,学校专门安排教师为部分学生提供阅读赏析、棋类游戏、点心制作、趣味小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暖心、家长感到放心。

  二十六、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附属小学精心设计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学校充分发挥课后服务育人功能,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设学科素养、体质健康、文化艺术等3类活动课程。学科素养类活动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采用“作业辅导+拓展延伸”的模式,为学生提供答疑辅导,帮助巩固提高。体质健康类活动课程在国家标准基础上,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轮滑、篮球、足球、竞技街舞或啦啦操、游泳、羽毛球,促进每位小学生毕业时掌握六种运动技能。文化艺术类活动课程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开设美术、陶艺、戏曲、乐团、舞蹈、合唱等活动课程。学校目前创设了101个兴趣活动社团,并通过作品展出、技能展示、节目展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将课后服务学习成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方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十七、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引进高校资源助力课后服务。学校积极引进海南大学、琼台师范学院等高校资源,邀请专家团队到校指导课后服务和教师课题研究。开设了趣味心理、趣味科学、创意剪纸等30余门活动课程,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引进海南大学艺术编导团队开展“和美艺术节”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情操;引进食品工业团队合作开展厨艺展演活动,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丝路和美行”夏令营活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主动将学校打造成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接纳近100名优秀大学生参与课后服务;与琼台师范学院联合打造美育示范基地,每年举办美育成果展。鼓励教师与高校专家结队开展课后服务、作业管理、课堂教学专题研究。

  二十八、河北省沧州市泊头河东大小学线上教学强化师生互动参与。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备、教、批、研、评五个环节强化师生互动参与,引领教师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备”主要由备课组根据学情、软件、教材等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差异进行个性调整。“教”主要由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利用授课平台的各种互动功能,主动与学生连麦、视频。“批”的环节要求学生课后通过软件平台提交作业,教师及时审阅、批改、评价,对学生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单线辅导,纠错订正。“研”主要是老师们通过学科组、年级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对新版《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直播软件的使用、如何提高学生网课兴趣和效率等开展专题研讨,交流经验做法。“评”的环节要求教师对学生互动情况、作业质量等情况作出评价,并第一时间向学生家长及班主任进行反馈,做到日清周结。

  二十九、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育新小学“五步工作法”抓实线上教学教研。“五步工作法”即教学回顾、主题发言、交流讨论、形成成果、预期安排五个教研工作步骤。教学回顾时长3分钟,主要由组内成员交流上一周课堂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做法,抛出存在的疑惑问题。主题发言时长17分钟,由事先确定发言人作专题发言,内容涉及理论学习、专题分享、策略交流、作业设计,以具体案例为载体、教学实操为重点,分享思路、交流体会。交流讨论时长17分钟,主要围绕主题发言人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以及作业设计开展交流讨论,共商策略,教学相长。形成成果时长2分钟,主要由教研组长总结梳理交流发言情况,提炼经验做法,形成书面纪要,指导教学实践。预期安排时长1分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交流、人人发言”要求,确定下一次教研的主题、发言人,确保教研期期有主题、期期有成果。

  三十、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施假期托管“334工程”。如东县借助青少年宫覆盖每一个乡镇优势,聚焦3个要素、3支队伍、4个方向,深入实施假期托管“334工程”,切实解决农村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问题,努力满足农村孩子个性发展需求。聚焦“组织、场地、经费”三个要素,教体、共青团等单位按照一镇一站式全覆盖推动假期托管工作;投入130万元改造托管场所,添置空调、钢琴等设施设备;参照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及运行模式,统一建立经费管理办法,不足部分由政府予以补充。聚焦建设三支队伍,在青少年宫原有师资基础上,广泛招募有志愿的中小学教师以及社会专业人士、志愿者参与托管服务。聚焦促进学生兴趣培养、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硬件改善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四个方向,建立暑期和周末长效托管机制,推动校内外资源有效整合。2022年暑假期间,26个服务点开设了400余班次的艺术类培训,直接服务了7000多名农村学生。

  三十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金谷德艺小学积极减轻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压力。金谷德艺小学充分挖掘学校教师潜力,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37个兴趣类社团、48门活动课程,为切实减轻教师过重工作压力,学校推出系列暖心举措。积极对接配送公司,每天为教师提供蔬菜、肉食等食材团购服务。实行弹性调休制度,对连续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可在不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前提下适当调休,调休假不计入教师个人考勤。设置“荣誉车位”,为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泊车提供方便。设置教师亲情开放日,定期邀请家属走进学校,开展“真情圆桌”茶话会,促进教师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开设“亲情驿站”,安排专人为教师子女提供托管服务,解决教师照顾孩子时间不足问题。

  三十二、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开展教师减负“排雷行动”。学校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帮助缓解教师过重工作负担和身心压力。排除“时间雷”,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参加第二时段课后服务的教师第二天可延迟一小时到岗。排除“低效雷”,设置每天3个时间窗口发送通知信息,减少通知信息发布频次,将全体教师会议改为项目组工作会议,化大会为小会,做到少开会开短会。排除“心理雷”,聘请专业人员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服务,以及中西医诊治、针灸推拿、保健咨询等服务。排除“惰性雷”,分类分级开展教师主题研学活动,建立工作积分制,激发全体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十三、云南省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整合利用乡土资源强化劳动教育。学校发挥在农村地区寄宿制办学优势,持续开展全学段全过程劳动教育。在场地建设上,依托街道办事处流转土地150亩,开辟了农耕文化长廊、瓜果观光长廊、农业知识文化长廊、露天蔬菜种植区、千头肥猪养殖场、山林放养鸡场和养鱼水库等劳动基地。在课程设置上,每周开设2节劳动教育课,设置了内务整理、绿化美化、蔬菜栽种、动物饲养、家务劳动、职业体验等10余门课程,探索开展田园美术课、自然语文课、科学实践课等实践大课堂;加强学生参与劳动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师资培养上,采用专兼结合方式,引进2名懂种养殖和栽植管护的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委托农业部门将18名班主任培养成兼职劳动教育指导员,带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劳动课。

  三十四、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第十六小学健全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机制。学校在课程设置、场地建设、师资培养和评价方式上综合发力,扎实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上,按照“每周1节劳动实践课、每天劳动1小时”要求,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果蔬种植、花卉移植、苗木栽培、家政服务等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会家务劳动、参加校园劳动和社会劳动实践。场地建设上,充分挖掘学校场地资源,开设综合实践基地、农业生产基地等,将花园管护、校园卫生等包干到班;与周边单位合作开展志愿服务,与家长配合设置劳动“家庭作业”。师资培养上,将本地农技师、种养殖能手和“土专家”纳入学校外聘师资管理,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评价方式上,制定评价标准,客观记录学生劳动过程和结果,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十五、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湾塘小学多措并举让孩子“零近视”。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借助乡村寄宿制优势,让学生壮起来、玩起来、动起来和立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就地取材,合理安排学生一日三餐,实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保障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实现壮起来目标。结合抬头见山、睁眼见绿的校园环境,配齐活动器材,晴天将教室“搬到”绿荫下、课间将学生“赶到”教室外,严格保障每天3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玩起来。利用乡村少年宫和学校活动场地,开设苗家刺绣、花样篮球等18个社团,每周实施两节活动课程,学生全员参与、定期汇报演出;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指导学生打扫校园卫生,激励学生动起来。坚持养成教育立足长远、抓在日常,将必备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落实到自主管理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立起来。近3年来,该校587名学生均为“零近视”。

来源:基教司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