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惊天下”,因为120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11月1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总书记高度评价了甲骨文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几代甲骨文研究者辛勤努力取得的成就,并对广大学者寄予殷切希望。贺信一经公布,在甲骨文研究领域引发了热烈反响。
11月7日下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以及甲骨学研究的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谈体会,交流如何推动甲骨文研究应用取得更大成果。
“总书记的贺信,是最温暖的激励”
自甲骨文被发现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开拓,隐藏在其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逐渐破解,一系列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王宇信回忆,新中国甫一成立,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就恢复了殷墟发掘。在1956年“向科学进军”的12年远景发展规划中,《甲骨文合集》赫然在列,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心。1982年,《甲骨文合集》全部出齐,被誉为“建国以来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当年参与这项工作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研究领域的专家。甲骨文研究进入21世纪后,学者们砥砺前行,新成果不断涌现。
“我1978年进入中国社科院从事甲骨文与上古史研究,至今已有40多年,几十年枯守书斋致力于甲骨学,我无怨无悔,但对于冷门这个‘冷’字,感受实深。总书记的贺信,是最温暖的激励。”读到总书记的贺信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高度评价了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几代甲骨研究者辛勤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对广大研究人员寄予了殷切希望,这不仅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更饱含着对潜心从事甲骨文等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深切关怀。”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说。
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研究员王素表示,纪念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不仅是中国甲骨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思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总书记专门致信对纪念活动表示热烈祝贺,并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的高度,要求“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树立了甲骨文思想文化研究的新里程碑,使广大甲骨学者和思想文化学者备受鼓舞。
“作为从1962年起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学人,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年届80的吉林大学教授林沄表示,“我下定决心,要为甲骨研究中还有重大争议的分类和断代问题不懈努力,全力完成此生一直想做的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汉字发展史的写作,并尽我所能帮助青年一代甲骨文研究者成长。”
传承甲骨文“绝学”需世代接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的使用年代距现在有3000多年,3000多年过去,今天的汉字仍能找到甲骨文的影子,这种传承正是中华文化的基因。
“此次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甲骨文对中华文明甚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意义,首次把甲骨文的地位提到了‘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的高度,大大激励了‘冷门’学科学者的信心和热情,并对古文字研究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研究方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立军说。
“要抓好甲骨文思想文化内涵的揭示和推广应用,只有用好了,才能更好地传承,不然甲骨文永远都是被保护的对象,只存在于少数人的书斋里。”黄德宽表示,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要以发扬光大汉字文化为己任,关注汉字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讲好汉字故事,将自己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自觉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和语文现代化事业,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备受鼓舞的同时,各位学者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目前甲骨文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如精确分类与断代、字词考释、排谱连缀等,都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四川大学教授彭裕商表示,要在学术上辛勤耕耘,勇于进取,不断取得新成果,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把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学科长久地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特别强调了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吉林大学教授吴振武表示,作为甲骨文和古文字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做好这些“冷门绝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使甲骨文等古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尽管已经离开了考古第一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曼仍然感受到责任和担当。“我们从事发掘和收藏甲骨文的单位和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贺信的精神,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物。立足学术前沿,站在新的高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推动甲骨学的多学科研究。”
挖掘甲骨文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表示,总书记的贺信对长期从事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不仅需要我们去深思,更需要我们去践行。”
“跟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优点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今天的中国人可以阅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不同方言区的中国人,虽言语异声,但都能看懂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没有汉字,文化传承、国家统一都无法维系。”清华大学教授黄天树表示。
“研究甲骨文,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在世界文明起源、文明溯源、文明交流互鉴中占领制高点,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清华大学教授赵平安说。
“新时代为甲骨文的传承发展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我愿和年轻一代学者一道,为传承和弘扬甲骨文化,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而继续努力。”王宇信说。(本报记者 王家源)
版权所有: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百度指南 中文域名:正规网赌软件排行榜.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